Python
  • 为什么学Python?
  • Python代码规范
    • 简明概述
    • 注释
    • 命名规范
  • 第一个Python程序
    • Python 简介
    • Python 的安装
    • 第一个 Python 程序
    • 集成开发环境(IDE): PyCharm
  • 基本数据类型和变量
    • Python 语法的简要说明
    • print() 函数
    • Python 的基本数据类型
    • 字符串的编码问题
    • 基本数据类型转换
    • Python 中的变量
  • List 和 Tuple
    • List(列表)
    • tuple(元组)
  • Dict 和 Set
    • 字典(Dictionary)
    • set
  •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
    • 条件语句
    • 循环语句
    •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综合实例
  • 函数
    • Python 自定义函数的基本步骤
    • 函数返回值
    • 函数的参数
    • 函数传值问题
    • 匿名函数
  • 迭代器和生成器
    • 迭代
    • Python 迭代器
    • lsit 生成式(列表生成式)
    • 生成器
    • 迭代器和生成器综合例子
  • 面向对象
    • 面向对象的概念
    • 类的定义和调用
    • 类方法
    • 修改和增加类属性
    • 类和对象
    • 初始化函数
    • 类的继承
    • 类的多态
    • 类的访问控制
  • 模块与包
    • Python 模块简介
    • 模块的使用
    • 主模块和非主模块
    • 包
    • 作用域
  • Python 的 Magic Method
    • Python 的 Magic Method
    • 构造(__new__)和初始化(__init__)
    • 属性的访问控制
    • 对象的描述器
    • 自定义容器(Container)
    • 运算符相关的魔术方法
  • 枚举类
    • 枚举类的使用
    • Enum 的源码
    • 自定义类型的枚举
    • 枚举的比较
  • 元类
    • Python 中类也是对象
    • 使用 type() 动态创建类
    • 什么是元类
    • 自定义元类
    • 使用元类
  • 线程与进程
    • 线程与进程
    • 多线程编程
    • 进程
  • 一步一步了解正则表达式
    • 初识 Python 正则表达式
    • 字符集
    • 数量词
    • 边界匹配符和组
    • re.sub
    • re.match 和 re.search
  • 闭包
  • 装饰器
  • 知识点补漏
    • Python 关键字 yield
  • Python 进阶部分
  • 使用Python虚拟环境
  • Mac中使用virtualenv和virtualenvwrapper
  • Django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1. Python 的 Magic Method

对象的描述器

一般来说,一个描述器是一个有“绑定行为”的对象属性 (object attribute),它的访问控制被描述器协议方法重写。

这些方法是 __get__(), __set__() , 和 __delete__() 。

有这些方法的对象叫做描述器。

默认对属性的访问控制是从对象的字典里面 (__dict__) 中获取 (get) , 设置 (set) 和删除 (delete) 。

举例来说, a.x 的查找顺序是, a.__dict__['x'] , 然后 type(a).__dict__['x'] , 然后找 type(a) 的父类 ( 不包括元类 (metaclass) ).如果查找到的值是一个描述器, Python 就会调用描述器的方法来重写默认的控制行为。

这个重写发生在这个查找环节的哪里取决于定义了哪个描述器方法。

注意, 只有在新式类中时描述器才会起作用。在之前的篇节中已经提到新式类和旧式类的,有兴趣可以查看之前的篇节来看看,至于新式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类都继承自 type 或者 object 的类。

在面向对象编程时,如果一个类的属性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时,使用描述器来编写代码可以很巧妙的组织逻辑。在 Django 的 ORM 中,models.Model 中的 InterField 等字段, 就是通过描述器来实现功能的。

我们先看下下面的例子:

#!/usr/bin/env python3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
class User(object)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ame='两点水', sex='男'):
        self.sex = sex
        self.name = name

    def __get__(self, obj, objtype):
        print('获取 name 值')
        return self.name

    def __set__(self, obj, val):
        print('设置 name 值')
        self.name = val


class MyClass(object):
    x = User('两点水', '男')
    y = 5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m = MyClass()
    print(m.x)

    print('\n')

    m.x = '三点水'
    print(m.x)

    print('\n')

    print(m.x)

    print('\n')

    print(m.y)

输出的结果如下:

获取 name 值
两点水


设置 name 值
获取 name 值
三点水


获取 name 值
三点水


5

通过这个例子,可以很好的观察到这 __get__() 和 __set__() 这些方法的调用。

再看一个经典的例子

我们知道,距离既可以用单位"米"表示,也可以用单位"英尺"表示。 现在我们定义一个类来表示距离,它有两个属性: 米和英尺。

#!/usr/bin/env python3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

class Meter(object)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value=0.0):
        self.value = float(value)

    def __get__(self, instance, owner):
        return self.value

    def __set__(self, instance, value):
        self.value = float(value)


class Foot(object):
    def __get__(self, instance, owner):
        return instance.meter * 3.2808

    def __set__(self, instance, value):
        instance.meter = float(value) / 3.2808


class Distance(object):
    meter = Meter()
    foot = Foot(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d = Distance()
    print(d.meter, d.foot)
    d.meter = 1
    print(d.meter, d.foot)
    d.meter = 2
    print(d.meter, d.foot)

输出的结果:

0.0 0.0
1.0 3.2808
2.0 6.5616

在上面例子中,在还没有对 Distance 的实例赋值前, 我们认为 meter 和 foot 应该是各自类的实例对象, 但是输出却是数值。这是因为 __get__ 发挥了作用.

我们只是修改了 meter ,并且将其赋值成为 int ,但 foot 也修改了。这是 __set__ 发挥了作用.

描述器对象 (Meter、Foot) 不能独立存在, 它需要被另一个所有者类 (Distance) 所持有。描述器对象可以访问到其拥有者实例的属性,比如例子中 Foot 的 instance.meter 。

Previous属性的访问控制Next自定义容器(Container)

Last updated 1 month ago